这就不得不说到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中的一种类型:倒退型自闭症(regressive autism)。
具体表现为儿童发育过程中突然丧失语言和社交能力,症状通常在儿童15-30个月大时显现。这种自闭症的叫法多样:后退型自闭症、获得性自闭综合征。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不得不提的是,童年瓦解性障碍(cdd)也属于倒退型自闭症的一种。这应该是自闭症谱系障碍里比较严重的一种亚型。患儿一般在三四岁以前发育正常,然后出现明显的退步现象,原本获得的能力在几周或数月很快消失。
这个名词最早在1908年由一位特殊儿童医生赫乐(Thcodor Heller)提出,也被称为Heller综合症。当时他发表文章描述这类儿童共同的特征是:至少在2岁前,有一明确的正常发育期;接着是既往获得的技能的确定的丧失;伴有社交功能的性质异常。常有语言的严重退化或丧失;还可有游戏、社交技能和适应行为的退化;也常见大小便失禁,有时出现运动控制能力衰退。
典型病例可伴有对环境普遍丧失兴趣,刻板的、重复的运动性作态,以及类似孤独症的社交和沟通障碍。此综合征在某些方面类似于成年人的痴呆,但是通常没有任何可以辨认的器质性疾病或外伤的证据(尽管常疑有某种类型的器质性脑功能失调)。
这与典型自闭症的行为表现相似度高达90%以上。唯一的区别就在于,自闭症是在孩子很小,甚至才几个月就能看出发育上的不足,但是童年瓦解性障碍就像一颗定时炸弹,孩子2-3岁之前完全发育正常,突然某一天却出现“断崖式”的能力退化。一些科学研究证明这和基因突变引发的神经环路异常有关。
人脑中的不同神经环路负责不同的学习、记忆、认知及情感功能,一旦通路出现障碍,神经元中蛋白质合成的平衡被打破,便会导致行为异常。但大多数精神障碍都是由若干个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引起的,如果能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,就意味着科学家们离找到“解药”就近了一大步。
发布时间:2023-09-22